配资知名配资门户 业财融合不等于业财替代
业财融合不等于业财替代
中国会计报记者韩福恒
近日,网上一篇“业财融合是一个会计学大词,却也是一个伪命题”的文章引发业内人士热议。
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业财融合主张业务与财务相融合,让财务部门不再是后台部门里的“谋士”,而是在业务前沿冲锋的“将军”。愿景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现实中没有几家公司可以完美贯彻这一概念,是伪命题。
对此,有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业财融合真的很难实施。财务人员冲到前台,既要执行,又要核算,还要监督,单纯的“背锅侠”升级为“杨白劳背锅侠”,还会给职务犯罪者多披一层铠甲,这让财会监督如何落地?
也有专业人士认为,业财融合的重点在有机融合,而不是让财务去干业务的活,也不是让财务领导业务,应从财务视角给予业务帮助,让业务更安全、更有效率。
业务和财务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某企业资深CFO金生水表示,业财融合是中国原创性概念。首先,财务是个大概念,至少包括财务、会计、税务、审计、风控五个方面。因此,现阶段的业财融合更多的是业会融合。其次,实务中业务与财务本来就是一体的,没有业务就没有财务。为什么以前没提而现在提业财融合?这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业财一体化成为可能。换言之,之前是时效滞后,现在是同步进行。
所以,从根本上说,业财融合并非新论配资知名配资门户,它本该如此。当然,随着管理会计的推进,业财融合成为重要抓手,无论是包括专家中心、财务业务伙伴(BP)和共享服务中心的“三支柱”组织,还是央国企的“一体两翼”架构,都会充分发挥业财融合效应,尤其是数字化转型后更是如此。
伴随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强力推进,业财融合这个词,或许反映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冲突分歧,印证管理会计的强势崛起,更体现财务会计的实践基础。“反映业务、监督业务是会计学的本质要求,因为会计反映业务,本质就是业务财务一体化,业务和财务应各负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协同运转。”资深总会计师、上海财经大学财务与金融学教授宋文阁表示,会计监督业务,本质就是管控业务,就是会计和管理在业务中的运用,也可以理解为相互融合。特别是财会监督作为第一道防线的基础,更好地发挥功用,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才能协同发挥综合监督作用。三道防线协调协同,或能从根本上防范或者抑制财务造假、舞弊、风险发生。
在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先生看来,业务和财务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搞成对立。
中国移动(600941)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正高级会计师徐剑锋则认为,业财融合是发挥企业财务管理价值的必由之路,一经出现就得到业界尤其是实务工作者的认可,特别是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在管理会计定义中提出要“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并将融合性作为《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应用原则之一,进一步提高业界对业财融合的关注。但当前业财融合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如过分夸大业财融合的作用,认为业财融合无所不能,可以解决企业所有的管理问题等。
他提醒业内人士,推进业财融合谨防走入五大误区:用业财融合否认管理边界,淡化内部的职能;过分突出财务要融入业务,忽视管理的双向;将其视为管理会计所特有,压缩应用的领域;不进行组织职能匹配调整,限制融合的作用;强调管理工具技能的学习,不重视综合能力。
职能分工下的有限融合
徐剑锋表示,业财通过深度融合修补分工所引发的脱节问题,并不代表业财之间就不会有管理边界、财务管理要无限制地融入业务活动。
业财融合是承认业财职能分工下的有限融合,既要通过业财融合发挥财务管理的主动服务意识,深度融入业务、融入项目,帮助业务活动解决现场问题,又不能越界对业务活动指手画脚、越俎代庖。同时,业财融合也不否认或减少财务管理对业务活动的监督职能,不能替代或减轻业务活动所引发问题的主体责任。
尤其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业务活动都适宜进行业财融合。业务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违纪事项、企业通过舞弊进行的盈余管理等,均不应是业财融合所要解决的问题。
王先生认为,会计的主责或核心是记账,管理只是其副产品。之所以赋予会计很重要的管理地位,只是因为它在企业里是掌握信息最全的部门。但是,这个管理只是传递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决策。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说过一句话:所有平台部门都是为业务服务,任何给业务增加无效流程的环节都要砍掉。财务不是管业务的,是服务业务的。
宋文阁则认为:“业务和财务共生共存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整体中,根本就不需要过分强调或突出其中一个侧面。企业CFO或总会计师应当倡导大财务观,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确实能将财务、会计、审计、税务、内控、管理等一体化,不需要片面推进业财融合或者财务BP。”
业财融合提倡的是配合
来自浙江的一位财会人员介绍他的亲身经历:之前,他曾经测算过公司的一片停车场租给充电桩公司赚取租金的方案。他发现每月每车位收取500元的纯租金不如每月收取300元底租叠加电量分成划算。他把计算方案报给公司后,公司领导想也没想,直接选了业务部门倡导的纯租金模式。结果,直至目前,采取纯租金模式每个月耗费的电量让公司比采取第二种方案亏几千元。
通过此案例,他认为,业财融合很难实现,因为决策权不在财务人员。
但来自广东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财会人员王华认为,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推动业财融合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业务动态和发展变化趋势,以确保所编制的管理报表和经营分析数据的可靠性,这也是财务的职责所在。
不同行业之间财务的重点职能及对各职能板块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相比制造业而言,房地产行业并非通过精细化管理创造价值。因此,对于管理报表和经营分析职能要求不高,房企CFO关注的重点在于融资和税务。当然,资金运营对于房企非常重要,但受外部经济和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对销售收入的预测非常困难,动态成本信息和造价人员的履职质量息息相关,对于资金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分析,往往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想做到相对准确地编制资金计划,财务人员深入了解业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财务提供专业支持服务,是为了防范具体业务活动层面的风险。而业财融合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可靠的经营报表分析体系,防范整体层面的风险。
来自湖南的财会人员刘敏认为,业财融合提倡的是业财配合。融合容易引起歧义,建议将其改为“业财兼顾”或者其它更好的概念。因此,财务人员去业务部门历练,或许是一件好事。毕竟,能从业务看财务,跳出财务做财务,往懂项目、懂合同、懂产品、懂会计、懂分析的财务BP方向发展是大趋势。
刘敏表示,财务人员不要一天天只盯着数据、报税。通常,业务部门在企业中处于强势地位,业财融合或者配合的确存在困难,但不能因为难而不去做。目前,京东、华为等公司都出现了业财协同采购岗位,由CFO升任华为轮值董事长的孟晚舟更是业财融合的典型代表。未来,一批业财融合的新职业会诞生,这是一个科技时代,更是一个融合时代,全要素都要重构,财务人员应勇敢面对变革。
来源:《中国会计报》4月25日5版配资知名配资门户
配资盘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